第104章 两个时代思想的碰撞(1 / 2)

第104章 两个时代思想的碰撞

所谓索伦三部,即现如今生活在黑龙江上游、大兴安岭一带的部族。

这里的人们都称呼自己为索伦人。

而三部则是指当地最大的三个部族,分别是达斡尔部、鄂伦春部、鄂温克部。

作为辽国契丹武士的后裔,这帮人战斗力本就不低。

因为生活在极其苦寒的地方,想要活下去,就得不择手段。

平日里杀个虎,博个熊跟玩似的。

又因为祖先是军旅出身,给部族定下的行政模式也大多是军伍行令。

以至于索伦三部天生就具有强悍的组织度。

个体战力强,组织能力强,纪律性高,能接受各种恶劣的环境,简直就是天生的战斗民族。

和戚继光从义乌征矿兵是一个道理。

而且满清这帮子人做的更绝。

皇太极将索伦三部改编为索伦八旗,算是正式将索伦部纳入满清编制。

而后来人为了保证索伦部战力不下降,愣是不让索伦人往南迁徙,只能生活在恶劣的黑龙江一带。

而且还限制了各种物资的进出。

索伦人的日子不是一般的苦。

哪怕是想要一口锅,都要派出百名儿郎去征战,才能获得相应的报酬。

要说索伦部服吗

他还真服了,这群保持着原始结构的部落民,最是慕强,对于击败他们的强者更是予取予求。

而能得到出兵后的赏赐,更是感激不尽。

甚至到了希望被征调出兵的地步。

此时的索伦三部得到举族出兵的命令之后,各个部落都快疯了。

战争就代表着可以有盐、、茶、铁,有各种物资,有各种精良的器物兵甲!

是部族不可多得的大好事。

于是三部在索伦总管扎木汗的带领下,近八千名索伦骑兵集结起来。

按照皇太极的划分,其实索伦部只有十七个牛录,能凑出五千战兵都已经是极限了。

可架不住人家全民皆兵啊。

这八千骑内,有一千名是索伦部认可的成年人,也就是十四五岁可以狩猎的青少年。

还有近千名妇女,嗯……可以上战场的妇女,胳膊比腰粗那种。

真正做到了全民皆兵。

因为兵器不够,甚至还有人拿着木弓石矛,头戴鹿角帽,身着鱼皮衣,在三千名有皮甲的精锐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奔出白山黑水,向喜峰口处狂奔。

同时还有补充完毕,歇息一日的镶蓝旗两万八千人。

有人问济尔哈朗为什么不给索伦三部兵甲,有了兵甲不是更容易击溃明军吗。

济尔哈朗对此只是轻轻一笑。

“有些东西,在没得到时才最重要,一旦轻易得到,就失去了它原本的价值。”

“索伦兵有兽皮就够了。”

……

此时是四月三十日,清军入关近一个月。

济尔哈朗距离喜峰口还有三日路程,索伦部还有七日。

多铎已经猛攻京师一天,多尔衮距离朱由检也只剩下一天的路程了。

没有人在意郑成功的行动。

哪怕是朱由检都不觉得郑成功能将盛京打下来。

纵使郑成功手下有战兵三万,纵使他还有近两百门火炮和足够大军四个月之用的后勤。

但盛京守军有两万。

这就够了。

除了朱由检加持过紫色以上词条的部队外,还没有人能和女真八旗打个一比一的交换比。

最少都是三比一起步。

更不要说郑成功是进攻方,而清军可以据坚城而守。

坐在喜峰口的总兵府内,朱由检眉头紧蹙。

在多尔衮不再隐藏踪迹之后,他便知道了多尔衮的目的。

不就是逼迫他撤军吗。

他偏不撤。

只要京师能守住七天,那多尔衮就算完了!

朱由检多清朝那边唯一警惕的,就是这个老奸巨猾的多尔衮。

只要喜峰口没有破绽,京师打不下来,周王和史可法的援军一到,多尔衮和多铎就只能转道硬攻守军较少的山海关。

届时关内大军合攻,多尔衮无论战力如何,也只能从广宁卫撤军。

而张世泽部那时已经打下了广宁卫,可以将撤军途中的多尔衮拦下。

前有虎狼,后有追兵。

就算吃不下多尔衮,也能狠狠薅他一块肉下来!

因此,他才没有给倪元璐援军。

京师有数十万平民,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从各个部队裁撤下来的老兵。

虽然没啥战力,但基础的军事常识还是有的。

以倪元璐和现在朝廷的组织度,凑出个数万大军不成问题。

京师的城很硬,连他一个普通人都能在李自成百万大军的围攻下守下来,以倪元璐的能力,挡下多铎四万多大军应该问题不大。

很快。

昨日的战报就由黄得功递了上来。

结果和他预测的区别不大,但也挺大。

朱由检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将领对于军队的重要性!

当时他守城,先有吴襄后有黄得功,麾下将校也足够调用,张世泽李国祯等堪用的勋贵也都出了一份力,再加上他这个皇帝隔三差五出来打打鸡血,三千营、近卫虎贲、勇卫营等精锐顶在第一线。

民壮都能发挥出不逊色于普通明军的战斗力。

可特么倪元璐啥都没有啊!

宣慰史这种随军政委都算是有战事经验的将领了!

多铎随便用个佯攻之计,都能将几个城门的守军调动。

一天一夜的猛攻下来,别管参战的没参战的,都累的爬不起来。

城门是没有丢。

但紧急抽调的四万守城军,当天就死了一万多,而清军却只损失了千人不到,大部分都是火器干掉的,这还有可能是连伤兵都算上了。

京师内的火药都被朱由检带走或分给各个大城,剩余的存量仅一天战斗,就消耗殆尽。

按照倪元璐的说法,工部一天能产火药七千斤,而一天火药用量几乎要到两万斤。

最多三天后,火药就会彻底见底。